“韩国料”(市场上简称“韩料”),是目前软玉市场上出现的一个“新品种”,说其为“新品种”,是因为此类型的软玉以前很少在市场上出现,而如今,在河南、广东等几大软玉市场,均有相当数量的产品存在,随着俄罗斯产软玉和青海产软玉的产量日渐减少,市场上的“韩国料”软玉占有比例逐渐增多;以往,软玉主要有三大产地:新疆、俄罗斯、青海,“韩国料”软玉的出现,打破了 “三分天下”的格局,同时也给软玉的产地鉴别带来了新的研究课题。笔者对近年来市场上新出现的“韩国料”进行了系统的测试和分析,旨在为业内人士了解“韩国料”软玉提供了专业信息以及产地鉴别参考资料。文章的最后,笔者还对“韩国料”软玉的来源及市场行情进行了分析。
1 样品及测试分析
2007年起,在河南、广东的软玉市场上出现了一种行话称“韩料”的软玉,但未见相关研究资料和报道。笔者从河南镇平、广东广州及揭阳市场上,收集了一批具有代表意义的“韩国料”软玉,进行了常规宝石学测试、红外光谱以及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能谱检测等测试分析。
1.1 宝石学特征
肉眼观察,“韩国料”软玉颜色单一,底色以白色为主,普遍带深浅不一的黄色调或淡淡的青白色调,无论其颜色多白,只要仔细观察,总是可以发现其带有黄色色调或淡淡的青白色调,极少有纯白色(图1a、b、c);皮色:“韩国料”软玉基本上是山料,市场上所见的带红色或黄色皮的“韩国料”软玉,基本都是假皮,因此谈不上什么皮色(图1d);油脂光泽;纤维交织结构、细粒状结构,结构比较疏松,不够致密,结构质地比较单一,变化不大,原石断截面可见较粗颗粒;另外,还可观察到呈斑状密集分布或者呈一定方向排列的白色斑块(图1e、f);无解理面闪光。
选取收集的具有代表性的若干“韩国料”进行常规测试,折射率1.61~1.62(点测);密度为2.94~2.97g/cm3,平均2.95 g/cm3(静水称重法);摩氏硬度为6~6.5。
与青海和俄罗斯产软玉[1]相比,“韩国料”软玉光泽略差于俄料和青海料,抛光面可见特征的微波纹,局部抛光面不平滑;结构类似于俄料的结构,相对要细腻一些,但又不如青海料细腻,透明度比俄料要好,不见水线,结构介于俄料青海料两者之间。硬度较低,性较脆,加工过程中比较容易断裂,因此其雕工大多比较粗糙,有的甚至是机器雕的,一看就能看出来(笔者走访“韩国料”软玉加工企业得知,“韩国料”的平均硬度要比俄罗斯料软玉和青海料软玉略低,而且性较脆导致其加工过程不理想,因此原料价相对比较便宜);
图1 “韩国料”软玉样品
Fig. 1 Sample of “the South Korean material” Nephrite
(a:带有淡淡的青白色调韩国料原料;b:带淡黄绿色调韩国料手镯;c:典型的带明显的浅黄绿色调韩国料挂件; d:带假皮的韩国料手把件,略带淡黄色调;图e、f:韩国料典型的白色斑块密集排列构造)
1.2红外光谱测试
采用布鲁克TENSOR27型红外光谱仪对样品进行了测试,用漫反射法,分辨率为2cm-1,测量范围为400~1600 cm-1,扫描信号累加为32次。从红外图谱可见,与俄罗斯、青海产软玉的图谱是一致的,未见明显的其他吸收峰位,是典型的软玉图谱(见图2)。
Fig.2 Infrared spectra of“the South Korean material”
1.3 X射线粉末衍射
采用日本Rigaku型X 射线粉晶衍射仪对样品进行了物相分析, 将样品在玛瑙研钵中研磨成微米级粒径的细小颗粒,然后置入样品架的凹槽中,采用备压法制备样品。Cu靶(λ= 0. 154 nm) ,工作电压为30 kV , 电流为20 mA , 单色器Ni,扫描步长为0.02,积分时间为0.2s,使用连续扫描方式,扫描速度为4°/min。结果显示,“韩国料”软玉的主要矿物组成是透闪石;(见图3,表1) 文章来源(玉器人网:http://www.yuqiren.com )
Fig3 X-ray diffraction diagrams of “the South Korean material” Nephrite
表1 韩国料软玉样品的X射线粉末衍射数据
Table 1 X-ray powder diffraction data of “the South Korean material” Nephrite
|
2-Theta |
d(A) |
Height |
I/% |
1 |
10.42 |
8.4894 |
497 |
50 |
2 |
18.14 |
4.8902 |
245 |
25 |
3 |
19.54 |
4.5428 |
285 |
29 |
4 |
26.3 |
3.3885 |
385 |
39 |
5 |
27.14 |
3.2855 |
521 |
52 |
6 |
28.5 |
3.1317 |
998 |
100 |
7 |
30.36 |
2.994 |
402 |
40 |
8 |
33.12 |
2.7047 |
497 |
50 |
9 |
34.52 |
2.5981 |
316 |
32 |
10 |
35.36 |
2.5383 |
513 |
51 |
11 |
41.68 |
2.1669 |
341 |
34 |
1.4能谱测试分析
采用S-520扫描电子显微镜和INCA能谱仪对选取的典型样品进行了化学成分测试,结果如表2。
表2 “韩国料”软玉样品的化学成分
Table 2 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the South Korean material” Nephrite
样品 |
MgO |
Al2O3 |
SiO2 |
CaO |
Cr2O3 |
MnO |
Fe2O3 |
K2O |
TiO2 |
Na2O |
Totals |
1 |
20.39 |
0.69 |
60.91 |
16.79 |
0.25 |
0.27 |
0.71 |
0 |
0 |
0 |
100.01 |
2 |
20.47 |
0.73 |
60.7 |
16.73 |
0.31 |
0.24 |
0.77 |
0 |
0 |
0 |
99.95 |
3 |
20.81 |
0.68 |
60.61 |
16.69 |
0.22 |
0.2 |
0.81 |
0 |
0 |
0 |
100.02 |
平均 |
20.55 |
0.7 |
60.74 |
16.74 |
0.26 |
0.24 |
0.76 |
0 |
0 |
0 |
99.99 |
(Ca2.2914Mn0.0289)2.303(Mg3.8709Al0.1048Cr0.0253Fe0.0687)4.0697(Si7.7562O22)
1.与新疆白玉、青白玉、岫岩软玉、俄罗斯软玉比较,“韩国料”软玉Cr2O3含量明显较高;新疆白玉、青白玉及青海白玉的Cr2O3含量非常低,有的新疆白玉、青白玉甚至可能不含Cr2O3;俄罗斯白玉的Cr2O3含量也比较低;岫岩青白玉、青玉、白玉、黄白色软玉的Cr2O3含量也是非常低的,有的甚至可能是不含Cr2O3。2.”韩国料”软玉的Na2O含量非常低、甚至探测不到Na元素;俄罗斯、青海、岫岩软玉的Na2O含量相对普遍要高于“韩国料”软玉,个别非常低;而新疆白玉、青白玉、青玉的Na2O含量相对比其它产地较高,少数的Na2O含量也比较低。3.“韩国料”软玉的K2O含量非常低甚至可能是无,这点与青海、岫岩软玉的比较相似;但新疆白玉、青白玉及俄罗斯白玉的K2O含量就明显比“韩国料”软玉要高一些。4.“韩国料”软玉的TiO2含量非常低甚至可能是无;新疆白玉、青白玉和俄罗斯白玉、青玉的TiO2含量也比较低个别接近无;岫岩软玉的TiO2含量普遍比较低个别接近无,极少数品种的TiO2含量比较突出;青海白玉的的TiO2含量也非常低。
2 结论
综合以上测试结果我们可以确认,市场上称为“韩国料”的玉石就是软玉,依据现行国家标准,其鉴定名称可命名为“软玉”或“和田玉”;另外通过对“韩国料”软玉的颜色、光泽、质地等内外部特征进行观察可初步鉴别其产地;而通过能谱测试得知了“韩国料”软玉的化学成分特征与俄罗斯、青海及岫岩软玉存在不同之处,尤其是“韩国料”软玉的Cr2O3含量要明显高于其它产地的白玉、青白玉、黄白色软玉,这一点,是否可以作为鉴别“韩国料”软玉产地的决定性依据呢?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3 来源及市场行情分析
软玉原生矿床分布于中国、俄罗斯、加拿大、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20多个国家[1];笔者走访了一些软玉批发商,询问“韩国料”软玉的来源,其中有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说法:有个北京的老板包下了韩国的一个石材矿,把开采出来的石头磨成石板,用于房屋装饰材料,销往韩国、台湾、香港、日本等地。某日,有个河南人经过该矿,惊讶的发现山上一座豪宅的墙壁地板屋顶居然是用巨大的白玉石板做成的,该豪宅自然是那位北京老板建的。河南人于是去探听来龙去脉,得知消息后暗喜,想了办法把这个矿盘下来,同时,派人去韩国、日本等地把那些用于装饰的石板买回来,有的直接就把墙壁拆了把地板撬了,然后把这些买回来的石板运回内地白玉市场上卖,赚取了巨大利润,也就是从那以后,软玉市场上便出现了“韩国料”软玉。
“韩国料”软玉相对于新疆软玉、俄料、青海料来说,确实有些加工上和性能上的缺点,所以至今有一些行家都不大喜欢“韩国料”软玉。也正因为如此,韩国料的价格相对来说较便宜。笔者认为,作为白玉市场产品的新成员,“韩国料”在加工一些首饰上还是具有一定优势的,虽然它的性质较脆,质地不够细腻,但它的均匀性很好,加工成品不会出现其他软玉出现的质地不均,正反面差别太大的问题,而且它带的淡淡的黄绿色也比较耐看,随着时间推移,“韩国料”软玉是会渐渐被接受的。 文章来源(中国玉器人网:http://www.yuqiren.com )
Copyright 2012 珠宝玉石检测中心 版权所有 豫ICP备16004381号-1